我也要一百種生活


昨天我陷入了低潮,觸發了修復的機制,不允許失敗的個性拉起陷入泥沼的我。在隔天的早上,太陽光透射過忘記拉上的窗簾,伴隨著自己內心彈奏的早安進行曲。

今天我要徹底改變!突破了我的生活習慣,就像盧廣仲的新專輯《100種生活》。藉由不習慣的環境中找到新的解答,就像某些演算法一樣(抱歉太工科了),掉入了區域解(小山谷裡),這時候需要一些退火、突變的方式,來幫助跳脫出一種迷思,這種迷思在人群中也會發現,當你身旁的人跟你想法都差不多,那麼點子就是那幾招,因為參數(特色)不多,用簡單的排序組合運算,就可以知道變化的多寡。退火的過程可能發生極大的不穩定,但又何仿?好與不好只是你的主觀意見,在看不見的思考死角裡面,重要的參考因素都有可能在那裡。

1/100種生活模式中,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來閱讀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,這本書很早就買了,但給我的啟發不大,重新翻閱,用不同的角度來組織它所要表達的意境,在搭配上最近看了比較多論文。

因為必須要懂學術界這套文件的說服系統,東看西望的閱讀方式,希望你可以下的了台,有組織的吸收觀點是碩士生應該做的,努力投入其中之後,得到的經驗隨著書本上的闡述變得印象深刻直直點頭。

也因為想要說服別人,開始找方法改善,渴望進步,所以愛上人家建議以及批評。種種的改變都來自於一個明確的目標,你想要成為什麼!

人真的很聰明,許多心理實驗證明,我們有習慣性將不連續的東西,用自己的邏輯將他們滑順的連在一起,這也跟我最近看的報導有關聯,像Mr6《一個臭皮匠只要自己「猜2遍」,也可勝過諸葛亮》文章提到的,及柏克絲汀創意行銷系列的有聲書,還有時間管理GTD的技巧,都會運用類似這種思維方式來做出不可思議的舉動。

所以看到一個目標,只要你沒有忘記它,就會想辦法拿到它,瞬間化成無數個行動目標,但你要知道不集中的行動,是辦法在時間內達成的,透過說服自己篩選事件,這就是高效率的思維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Are you speaking Chinese?!

What's Research?

Taiwan Wenzao English Debate Workship 4th(2/3-2/10) fin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