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骨青年

了電機研究所,最近的行為真是有點偏差,儘是做些非本科系的舉動,挑戰最不熟悉的領域,對研究領域的投入似乎少了一半,這樣對嗎?
是這樣看待研究生涯的,學生的身份就是有允許失敗的機會,好好把握這兩年好好揣摩出真正的自己,但也有人這樣定義研究生涯:就是獨自找到一個問題,瞭解 一個問題發生的原因,然後運用各式各樣的專業技巧,找到一個方法,最後驗證這個方法的可行性。簡單來說就是困難版的自然科學實驗,需要耗費兩年的時間。

然這只是個理想,研究生態沒有那麼崇高,光是稱指導教授為老闆,就代表著不同的意義,就是你必須幫老闆賺錢。成本消耗的考量,馬上計算在實驗室要產出一 些效益的產物,有點類似公司的職場關係,只是薪水永遠是固定價,不管你是否打地舖睡實驗室。根據老師習性的不同,各有不同畢業方案,有些是計畫如期完工就 給你如期畢業;有些則是希望論文有一定的深度;甚至有些是又要做計畫又要寫篇好論文。而我屬於最後一種方案;這並不是要批評各類型的好壞,雙管齊下的策略 練就一身同時處理多件任務的能力,當然有好就有壞。正所謂有壓力必有改變,在這種環境下開始思考當初選擇的正確性。

顧這半年,在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,抓住青春的尾巴,參與了各式各樣的活動,有文藻的歡樂英語列車、高應大主辦的管理人才培訓營MASO(當初給自己的信 還沒收到啦~半年了耶)、文藻進修推廣部的TOEIC衝刺班(雖然越衝越退後),還有亂打亂撞的英文讀書會,更多的活動想要嘗試。如此叛逆 的舉動,不知道是否因為事過必反的情緒。當初的專題實作把我操壞,逼到一種反感內心發出極度的怒吼;我喜歡專業,喜歡做些新奇古怪的東西,但同時代表不喜 歡重複,所以耐不著性子,這似乎與工科沉穩的個性有些背道而馳。 過了上半學期的碩士生涯,每天做不玩的JOB,讓我深深覺得身處於宅男養成營,每天超過10小時與電腦親密接觸;到了寒假雖然只有不到兩個禮拜的假期, 瘋狂辦同學會外,只要有活動的地方我一定爽快答應。直到最近的英文辯論培訓,就算每天被英文轟炸,也能夠拾起滿足的笑容。想要參加比賽,不顧眾人的勸言, 自討苦吃的找了幾個專題生,就開始了我的第一次,什麼都是第一次,包括當領導者、程式開發環境以及企畫書撰寫。摸不著頭緒的在迷霧中找到一絲平衡。在 2/10號那天得知喜訊,順利進入決賽,高興之餘感嘆著完成度極低的作品,我該怎麼辦?3/1號就要開戰了!是該做些緊急的配套措施,因為...十萬元真 的很吸引人。除了宅宅最喜歡的比賽,最近還想參與阿峰邀約的個案競賽,是個國企最喜歡玩的遊戲,我這個門外漢當然再次接受了這個挑戰,還拉了幾個專題生下 水。總之我就是個很反骨的有為青年。

做所為通常不會與內心世界有所衝突,今天的行動來自對"知"的渴望,曾經過度著迷專業技術,總會到了一個瓶頸,發現這個遊戲原來不是那麼好玩,於 是轉換跑道。做出違反常人的舉動難免有些害羞,需要外人的評鑑來為我的論點加分,於是找到機會就闡述一下自己的價值觀,藉由迂迴的方式得到他人對此之評 價。

大姨丈,是個科技工程師而後開設公司,從R&D部門起家當老闆,他說:工程師就是找到一個點,然後專研到一種極致,成為不可或缺的人,這就是價值的所在。而這個點我還不太確定是什麼。

二阿姨,也是在科技公司擔任主管,我最喜歡聽她的管理心得,她說:各式各樣的經驗在未來職場的某個角落會得以展現,不斷的嘗試,才能找到什麼事真正想要的。

威哥,資工系的新老師,年紀相仿總是擁有共同的價值觀,我想問他到底技術的重點在哪,哪幾種特質才能稱得上檯面,日後足夠跟別人談價碼?這個問題留到開學後。

小莊(裝熟模式),國企系系主任,工科出生背景現在轉換到商管跑道,想問問看轉換有什麼甘苦談?為什麼要轉換?以及有什麼感觸?

大叔Don,最近在TWEDS認識的夥伴,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離別ktv之後的一段對話,鼓勵著年輕人不斷嘗試各種事,就算是不知道為什麼,只要有興趣,就用力做下去。

方的角度驗證,最後再問一次問題的所在:不把重心方在拿手的專業領域上,持續提昇深度的歷練,這樣對嗎?從研究所的現象及目的分析,到自身的特性省思,最後把幾個身旁人說的話在回顧一次。問題的答案是什麼?於是我找到一個最好的方式,就是反問自己:如果不做這個,那要做那個?

keep going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Are you speaking Chinese?!

What's Research?

Taiwan Wenzao English Debate Workship 4th(2/3-2/10) fin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