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final camp (3)

 

清晨時分令人催淚,NYbagel的冷氣涼到驚人,痛不欲生得處在半夢半醒的狀態,思考速度就跟賽揚的CPU一樣緩慢;此時活動的方向大轉一彎,所有企畫內容都需要更動,包括財務、活動效益、細節等等,心中頓時產生出取捨的念頭,在有限的腦力之下取得高分的平衡點,開始回顧評審的評分標準:創意、策略、數位手法及團隊合作,仿水果報的比較方式試圖找出關鍵的決勝點;天空逐漸轉亮,首當其衝的老人運動團已經在窗外活動起來,熟悉的甩手功是姑丈最近才教的運動,相比之下是毫無朝氣的年輕團隊,不僅頭油到一種極致,說話也是如此平淡。



  



一群人提早前往比賽會場,一樣傾斜的上坡,今天沒有O’real的黑衣辣妹,大夥窩在樓梯口開始run稿,因為PPT的邏輯是依照我的想法建構,短時間很難用接棒的方式傳達100%的內容,所以只好單槍匹馬;報告順序為三,所以前一小時被隊友拉去門外嚴格操練,用詞遣字要求到近乎完美(不是Lexus的廣告),心情從昨天的輕鬆,到現在的極度緊張,這是報告前的通病,就算有十足的把握仍舊會心跳加速,如同GP賽車手Rossi有招牌動作來消除緊張,提醒自己要沉著冷靜,待NB及人員就定位之後,一口開水是我最喜歡的鎮定劑,接著20分鐘的報告就此展開。



  



一進入報告就開始耳鳴,思緒彷彿慢了下來,腦袋與嘴巴的神經線像脫了條線,完全沒有這種狀況的經驗,心想不能搞砸了這次的報告,就像是在流沙中盡力掙脫來貫穿進20分鐘的演講;臨場表現時,會因為緊張及壓力促使超越平常的表現,不知道這次是否依舊如此?QA時間最為挑戰,Ariel對報告邏輯產生質疑,當下我恍神的看著隊友,卻發現這塊是屬於我的分工,只好硬著頭皮用迂迴戰術爭取思考時間(Toastmaster club學來的),繞了一圈再透過結論來回答問題。而其他的問題好險有喬及西瓜相助,完成最後的提報考驗。



  



報告完總會進入無神的狀態,表面上看著台前同學的表演,心裡卻在反省剛剛的表現是否得宜,Henry的支持是持續衝刺的動力,在最終審判之前,我們更加了解廣告業這個奇妙的生態體系,透過去做、去問、去想來摸出一個道理。評審的講評方式採用三明治的架構,讚美大家驚人的表現及突出的創意,也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及支持,對我而言這些話總能忽略不看,牢牢抓緊關鍵的批評,對我們來說,原創的點子及策略很好,但發展出的活動不夠多元完整,想當然耳,當缺點多過其他人的時候,就很難贏得冠軍,而讓我徹夜難眠的$5,000就落入別組的嘴巴裡了。仔細想想,如果當初把活動設計讓其他組員更盡情的發揮,也許$5,000不遠矣。



  



最後在今天洗澡時,頓時對STP策略的架構是如何影響我的思緒做一番整理,對於easy123每日拋的個案來說,由於是第四波活動,必須延續前三波的市場定位(P),但我們用不同的市場區隔(S)方式(使用隱形眼鏡習慣,分為未使用、新手、老手)找到目標市場(T)。所以傳統的S->T->P流程,因為設計前提的原因變成P->S->T,回想之前與陳老師聊行銷策略在業界使用的情況會亂序的使用,當時毫無sense只好放在腦中,沒想到深深影響我在設計策略時的思維模式,直到現在打通任督二脈。忽然好想感謝身旁的任何一字一句、一舉一動,它們就像漂浮在空氣中的創意因子,總在碰到事件時觸發,並激盪出不一樣的看法,而當下總是粗淺的吸收及記憶,偏執的相信某些事實來完成當下的表現,自省的過程更加重要,因為很難確保思考的完整無瑕,根據經驗往往是需要時間的反芻才能趨近完美。



 

留言

Q表示…
最後一張是atcc吧?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Are you speaking Chinese?!

What's Research?

Taiwan Wenzao English Debate Workship 4th(2/3-2/10) fin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