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 1, 2008的文章

奇異點

奇異點(singular point)這個名詞是我在上線性代數時聽到的,這個狀態下,矩陣會沒有辦法逆矩陣,以我的說法就是說,因為找的到自己的參考位置,所以你才可以轉換到另外一個位置的自己;當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裡的時候,就沒有辦法轉換了。所以數學上對於奇異點的一愁莫展,因為數學這門學問是嚴謹的,現在連那個東西是什麼都不清楚,建構在不嚴謹的理論上的產物,只是嘴砲。 老師舉了一個蠻好的例子:你怎麼知道你在東西南北哪邊?只不過是透過相對比較而來的結果,今天你在東邊,是因為有太陽做參考;在北邊??是因為有北極星做參考,那當你在北極星的正下方,或是在正北極的時候呢??你的北邊??這時候因為沒有參考,所以你不知道定位。奇異點的位置是奇妙有趣的。 雖然我不是數學專家,但這個論點所讓我產生的感受是,我們都是在比對中知道自己的定位。我比誰強??我比誰快??誰比誰的職位大??都是在比較!如果你比較的對象(基準)越高,你的範圍就在那個區域。你是否很愛跟人家比爛??恩,那就爛下去吧!跟人家比好?!很痛苦吧!!結果呢?!如果沒放棄的話,一定是提升至高水準的基準!

老師說

身為中國人的我,應該心中的BIOS已經寫入了濃厚的儒家思想,每當我早上一起床,這個bootloader的機制,就會把那套思想載入至我的身體。我想東方人算受到群體影響嚴重的一群,也可能從以前帝王統治的方式開始,溫馴就是美德,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會去參考大家的想法,也並非全部人如此,但至少我以前是這樣,"要吃什麼?" "他吃什麼我就吃什麼" "去哪裡玩" "大家去哪裡我就去哪裡" 等等,但並非壞事啦,這樣管理應該比較容易@@ 最近看了一本"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",第一次閱讀的時候,其實產生強烈的反感,深怕被他洗腦去直銷,再加上之前買麵包的時候,遇見一群作直銷的阿姨,像是大道理般的口氣跟我說:[有錢人真的跟你想的不一樣。],深深的讓我把這本書跟直銷綁再一起,但依我推測,外國的直銷應該做的非台灣這般,讓人產生濃厚的反感。了解這種背景之後,我第二次的閱讀,開始能夠吸收這本書所要闡述的重點。『先相信它,在去做』我深深的體會,也只有全心全意的相信,學習的大門才會開啟;反之亦然。 『人會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』,這是我最近體悟的一句話,像是環保的議題,當人們認為環保這種東西是好的,就會自動自發分類回收;又讓我聯想到品牌,當品牌建構出人們一種概念的時候,甚至變成是一種文字、common sense。什麼是對的?!因人而異吧!罪犯會認為殺人是解救蒼生,這就是定義偏差帶來的結果,他愛殺人。 我不知道我現在做的是不是對的??我只能透過跟別人交換想法,來確定我的行為正當性,我每次跟同學交換想法的時候,他們那種不可思議,以及極負面地回應,讓我關起了這扇門。我們是我們思考的向現有所差異吧。為了讓彼此舒服,我將使用舞台理論,台前的我,是你們想要看到的結果,舞台後的我,是真正的我,希望有相同理念的人能夠跟那個我交談。 就像姨丈說的狠話:『不是對手的人,你何必在意他呢?你只要確定你的方向,用力的去做就對了』,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,心中馬上浮現一句話:難怪他人緣不太好。這就是我的韌體讓我產生的思考,才產生現在的我。所以我現在會這樣想:難怪他今天會成功!我將開始學習他的思維模式。你說我傻,我未來會如何,或者是等在看我出錯。我都不在乎,我只知道,現在不做,我未來的50年就是這樣。

宣言&宣誓

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當中,說到宣言跟宣誓的不同,我深深的體會,當中提到,宣言就是我將要去做,宣誓比較有點嘴砲的感覺,更諷刺的是,當你在做宣誓的時候,心中就會產生出一種反抗的聲音,我真的有所察覺,這種聲音是在嘲笑你做的舉動,以及不切實際的想法,這種聲音是一種阻礙,是一種心理上的問題,他會讓你產生恐懼、卻步、怠惰等負面行動。 所以今年的我要痛改前非,我也在這個學期開學的時候,訂定了我今年目標,我不要再說話不算話,我要再度暴增我的行動力,像是每天早上要去運動、每天要記錄自己、每天閱讀英文、做工作日誌、考到駕照、研究題目方向確定等...太多了!!我一定會說到做到,我要訓服我心中的負面小人。因為如果不這麼做,那我的成就就是現在這個死樣子。 首先我要先把要做的事情寫出來,每天提醒,否則當我idle時,我會跳回去以前的死樣子;養成好習慣,剔除壞習慣是我現在所要做的事情,我將遵守333法則,把我的習慣系統架構起來,什麼是333法則呢?也就是你的連續行為會在第三天、第三個月和第三年的時候會有極大的挑戰,撐過三個三,習慣將伴你而行。"說到做到"這是有錢人的思考。也是建構信任的方法。

為什麼聽母語會如此輕鬆?假設性聆聽

說明聽外語跟母語的差別 最近很想學好母語,所以在找最有效率的方式來做學習,我試過各種方式,從死記單字,研究文法,到研究語言的本質,如何學習語言。思考到為什麼可以如此輕鬆聆聽母語,反而用心專注的聆聽外語時,是如此的難懂?! 我想,是因為我們有假設性的聆聽,也就是我們會事先揣測演講者接下來的內容,因為想的比說的至少快四倍,所以你的話題無聊且接下來的話題都被猜到了,那麼就是一場無聊且沒深度的演講,為什麼我們會假設成功呢??也是因為演講者跟我們的邏輯思考方式類似所致。在某個實驗中,主要是在說,當你說正向的話,是自然的,但要你說出不合邏輯或者是反向的話時,你可以能會延遲0.5秒以上,為什麼會這樣呢??也就是因為我們習慣正向的邏輯,所以反抗習慣就會造成不適應。 所以說學習語言,也就是聆聽的時候,你必須要先了解演講者背後的邏輯,接著mapping到跟他相同的思考方式,才可輕而易舉的聆聽,當然一些基本功還是要知道的,像是自彙、片語、文法、特殊用法等等。繼續努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