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 7, 2010的文章

2006

2006.6 smartmax 雜誌   翻開四年前買的服裝雜誌,內文正討論最夯的世足話題,到底羅那度是否能破除金球獎的魔咒?! 而四年前的我,就讀高應大電機二年級,正被一大堆的電路搞的暈頭轉向,不知為何而學的感覺油然而生 課餘時間更是乏味,表面上喜歡跟同學逛街解悶,其實是打魔獸之外另類的殺時間,新堀江的更新速度其慢無比,同質性的商品高到嚇人,最近再次前往,更加變本加厲。   每個時期都會有所追求的目標,大學初期我熱愛裝扮,原因很簡單,就是以前不會裝扮,像個初入大城市的鄉吧佬,被光鮮亮麗的事物所迷惑。 而每個心境的改變卻是如此容易,只需要一個習慣的改變,大學後期我熱愛專業,夾雜著痛苦的挫折,我使命爬出自己的一片天,一切源自於選擇了最嚴苛的專題老師。 身旁的人總是影響至深,我是如此容易受人影響、激勵;看似憨厚的採納建議,實際上是行動派的思維模式,做的總是比想的還要快。碩士期間基於各種因緣巧合,從老師到學長至專案合作夥伴及廠商,擷取每個人正向態度及理念的能量,總希望自己也能跟他們一樣。   回顧過去是有趣、尷尬的,不同的時空背景面對相同的事情,總會有些懊悔為何當初不這樣去做。   然而 當下是盲目無知的,受制於當時的想法、能力、群體及環境的限制,只能渴求當下的最佳解,但這也是生命中唯一能夠掌握的變數。 呼應李開復的話:改變你能改變的,接受你不能改變的 不能改變的,也就不用花費心思在那窮擔心     把握現在,把每一個現在做到最好 這樣就夠了    

Lost

我們同時得到了好多,也失去了好多。 最近情緒進入一個轉換階段, 是個興奮又畏懼的心情;事情總難十全十美,卻總在得到之餘,感嘆失去的可惜; 不禁懷疑方向是否正確?前進時的努力是否合情合理?投入的心血,卻不能解決更迫切的問題,內心量尺的標準即將顛覆,洪蘭所言,人生重要事物的順序應該是"健康"、"家庭"最後才是"事業"。我似乎有些本末倒置,卻毫無理由的持續把事業放的最重。 好久沒打電話給苗栗的家裡 好久沒跟親友噓含問暖一番 好久沒跟身旁的好友促膝長談 好久沒在假日得到真正的放鬆 不願落於平淡的心,夾帶著各個成功人士話語,內心無比的激昂,卻開始懷疑一切是否自我感覺良好。 有人說:現在年輕人連家事都做不好,就想要改變世界。 是不是某些環節錯了,讓自己變得眼高手低,失去身旁最重要的東西? 生活無味到一個窘境,每天要做的事情被精準規劃到以分鐘計算,大量運用左腦來解決學術及技術上的問題,物極必反的效果下,連說個笑話都還要尷尬一下,取而代之是批判性的邏輯思考,緊抓著邏輯上的毛病進攻,對任何事情總是很有意見,現在的自己真的很不有趣。   也許拔掉行程表是一種好方法,至少能讓我短暫跳脫機械的感覺     PS:下次看到我又在沈默不語時,可能又在想問題怎麼解決